是在哈啰?为拯救疫后经济,中国竟鼓励全民摆地摊!


发布时间:2021-12-30 打印当前页 将此页放入收藏夹
国际劳工组织报告指出,新冠疫情导致全球1/6的年轻人失业,而中国为了重建经济、稳定就业,新的政策之一竟是鼓励全民摆地摊。据统计,大陆将近有6亿人口的月收入仅约5000元台币,“地摊经济”给了这群因疫情而失业的低收入者一条活路。

原来在以前,路边摊因为“脏乱差”,被中国官方认为有损现代化文明城市形象而被严打,几乎在所有城市被封杀。几乎每个大陆城市,皆设置了一个特殊的部门“城市管理局”,日常工作之一便是驱赶流动摊贩。

然而,疫情改变了政令风向。

“走过路过不要错过!”在疫情爆发源头、武汉摆摊的年轻小伙子罗宾,在人来人往的商圈支起小桌子吆喝著,卖起一碗6元人民币的手工冰粉,谋求生计。其实当天早上,他先是赶往上次摆摊的地方,岂料空无一人,被城管通知改到另一处,辗转奔波最终才成功“出摊”,隔壁摊竟恰好跟上一次的一样。

今非昔比,也令一段城管动员商贩出来摆摊的影片,在网络上广为流传,笑翻网友。


江西九江瑞昌市大唐新区城管局中队副中队长柯文,打电话给以前被赶得无路逃生的摊贩,邀请他们出来摆摊。结果小摊贩一开始以为是诈骗电话:“你该不是骗我的吧?”,又说“怎么有这么好的事?”,整个一副“幸福来得太突然”的惊喜。 

官方政策大转弯,一夜之间,摆摊浪潮如同“政治运动”般涌进各个城市,展开全民大摆摊,因疫情而断崖式下跌的消费行为,似是“活起来”。

脱贫重要管道,摆摊可望创造6000亿元收入

两个月后的数据证明,摆摊这项边缘经济,的确挽救了一部分的中国景气,尤其是穷人的生活困境。

大陆支付宝的资料显示,截至5月底,中国已有1200万小店和路边摊的收入出现增长。进行这项统计的国际机构艾媒咨询(iiMedia Research),发布时表示,中国政府放开地摊经营限制对于恢复本地经济活力,提升消费信心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。

再如微信支付发布“中国小店烟火计划”,推动地摊经济升级。截至5月31日,微信支付“小店”类型的交易活跃度,达到历史最大峰值。相较1月疫情严重期间,中国小商家数增长2.36倍,交易笔数增长5.1倍,其中成都市及厦门市小商家交易笔数分别环比增长6倍和8.8倍。

成效如此之好的成都,是最早在3月15日便松绑路边摊政策,仅在一个月内就增加了10万个工作,中心城区餐饮店铺的复工率亦超过98%。

更是预测,中国城镇地区推广地摊经济可能带来的新增就业数量约512万人。假设涉及的新增就业因此人均年增收3万元,约可增收1500亿人民币(约台币6283亿元)。这个金额,大约占了2019年GDP的0.15%。

图/余徐刚提供

大陆官方背书,地摊经济再起

上海市民成大刚(化名)的一夜体验,佐证了这股热潮。某一个晚上,他特地逛到浦东的LCM商场,边上有新开的夜市市集,大多是新开的摊位,以往这个商场人并不是很多,但是当天去的时候:“人山人海,挤得路都走不了。”

“马路市场”也不只是小市民参与,企业也企图抓住这一波摆摊红利。

新批发平台阿里1688便发布了地摊经济的“帮扶计划”,将提供超过700亿人民币的免息赊购,为地摊摊主提供全方位的进货和经营支持。

摆摊不光是租不起店面的城市底层投入,因特网企业、金融精英也纷纷下场,加入摆摊的阵营,各种地摊战略咨询、摆摊企划书火热出炉,让地摊经济变得更火。

图/余徐刚提供

地摊经济再起,在指导战略上拥有政府的背书。

这缘起于6月1日,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,地摊经济、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,是人间的烟火,和“高大上”一样,是中国的生机。

李克强的这番话,给了摊商小贩理直气壮做生意的依据。在地方层面上,中国各地积极回应中央号召,截至6月4日,中国已有20余地出台政策,明确鼓励发展地摊经济,许多地方也正在加紧制定鼓励政策。

尽管官方后来出现地摊影响市容、食安问题的检讨声浪,但舆论更倾向城市治理应该更精细,改善制度来支持马路市场。

摆摊多为年轻人,中国穷人多

作家余徐刚所处的安徽省铜陵市,是中国四、五线小城,特地去铜陵北京路和铜陵职业技术学院边上逛地摊。烧烤小吃、果蔬售卖、手机贴膜、小商品售卖、修鞋修伞等一应俱全。最大的发现是,经营地摊的清一色是80后、90后、甚至是00后的年轻人,而掏钱的消费者则以70后、60后、50后居多。

“这说明了一个问题,”余徐刚说,70后、60后、50后们更喜欢面对面的消费方式,地摊经济让夜间生活有了全新的“打开方式”。

而经营地摊的人,一是为了自身就业需要,二是作为副业增加收入的需要,是应急之需。

图/余徐刚提供

对这群收入受到影响的人而言,这可不是普通意义的摆摊,而是上升到全民创业的高度,也是政府强挽2020年第一季GDP成长率 - 6.8%的重要举措,近似于“摆摊救中国”。

全世界没人不觉得中国是强国,但其实中国贫穷的人超乎想像的多。

根据《中国统计年鉴》,中国居民人数收入水准最高的前20%,2019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万6401元人民币,折合每个月约6367元人民币,大幅度领先于其他80%的人。

中间偏下收入群体与低收入群体,2019年人均可支配年收入分别为人民币1万5777元和7380元,折合每个月则为人民币1315元和615元。

图/中国居民按五等份分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。

也就是说,占中国总人口约四成、多达6亿人,每个月平均收入大约不到台币5000元(人民币1000元左右),加上这一波病毒肆虐,餐厅、旅游、清洁等他们从事的服务业都大受打击,低收入群体的失业率提升、活下去的需求更引起了社会的关注。

随著各地政策的放开,地摊经济成为了经济复苏的新动力,一方面拉动就业人数上升,另一方面带动消费。摆地摊的门槛低,既能为低收入群体提供更平价的生活必需品,也能为一部分低收入户创造新的收入来源。

此外,充满市井气息的地摊商业,比起发放消费券等,其实不太需要政府投入太多资金,就能创造大量就业岗位,吸纳闲散劳动力,便于北京当局“维稳”。

“地摊经济恰是底层经济的一种有力补给,”余徐刚认为,地摊经济不是简单的回归,同时是发展的需要,当一个社会拥有各种给民众自谋生路的出路,变局之下才能向前迈开脚步。

图/余徐刚提供

本文由:三亿体育登录 提供

关键字: 三亿体育-登录入口-欢迎您